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到第五回(第2页)
值殿官领命,很快有人抬来一座金镶玉琢、雕刻着龙凤图案的光明宝镜。
宝镜安置妥当后,天尊取下架子上“忠、孝、节、义”
四面旗帜,交给旁边四位值殿官。
值殿官将旗帜捧到阶前,向空中一展,凭空便出现许多人:为的是个气质儒雅、身着七品官服的中年男子,身旁站着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婆婆;接着是个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,还有两位绝代女子,一位容貌艳丽却神情冷峻,另一位穿着朴素却端庄秀丽;此外,还有身着朱缨华服的长官、红脸白须的壮士,以及一位淡妆素服的寡妇、两对中年和老年夫妻,最后跟着个姿色尚可的青衣丫鬟。
后面还簇拥着众多男女老少、村野与俊俏之人,都在殿外俯伏地。
天尊吩咐道:“你们此番下凡,务必认清自己的使命,莫忘本心。
抬头看看天人宝镜!”
众人抬头望去,宝镜中先是映照出各自的本来面目,随后大放光明,从光芒中显现出许多离合悲欢、兴衰荣辱的景象。
众人看后,有的欢喜,有的愤怒,有的哀伤,有的喜悦。
有人扬眉吐气,有人掩面叹息,一时之间,情绪各异。
看了许久,宝镜中金光一闪,化作祥云瑞霭,显现出“忠、孝、节、义”
四个大字。
众人见状,一同叩,齐呼“圣寿无疆”
。
殿头官再次挥动旗帜,这些人便凭空消失,越飞越远,最终坠入云中不见了踪影。
悦意夫人对天尊说:“今日天尊的安排,实在是慈悲为怀。
只是这些忠臣孝子、义夫节妇,虽各自因果不同,天尊为何不施展法力暗中护佑,让他们团圆美满、只有喜乐没有哀愁,也彰显天尊的神通,还能增添天地祥和之气,不知天尊意下如何?”
天尊答道:“夫人有所不知,后面那些人,都是牵引这班人的线索、护卫他们的帮手。
至于他们最终的成败,还要看他们下凡后的所作所为,才能决定最终的结果。
况且气数早已注定,就算是上天,也只能顺应气运,又怎能强行扭转?我们不如安坐他化自在天,静看这桩儿女英雄公案,倒也有趣!”
悦意夫人又问:“敢问天尊,怎样才能称得上‘儿女英雄’?”
天尊解释道:“如今世人大多把‘儿女英雄’拆分成两种人、两件事。
错误地把那些争强好胜、好勇斗狠的认作英雄,又把沉迷于享乐、行为不端的认作儿女情长。
所以一开口就说‘某某英雄志短,儿女情长’‘某某儿女情薄,英雄气壮’。
却不知,只有具备英雄的本性,才能拥有儿女的柔情;有了儿女的真情,才能成就英雄的事业。
比如一个人立志做忠臣,这就是英雄之心,而忠臣必然爱国君,这爱国君的情感便是儿女心肠;立志做孝子,这是英雄之心,孝子必然爱父母,这爱父母的情感也是儿女心肠。
至于‘节义’二字,从对待君亲推及兄弟、夫妇、朋友,道理都是一样的。
必定是先有了这样的本心,才会有古往今来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谏、武死战;才有大舜面对迫害时的隐忍,秦伯、仲雍为守礼义逃往荆蛮;才有郊祁弟兄的学问问答,冀缺夫妻的相敬如宾,汉光武帝与严子陵的忘形之交。
这一切都源于天理人情,没有丝毫矫揉造作。
往浅了说,不过是英雄儿女间的平常道理;往深了探究,却是大圣大贤的风范。”
天尊接着说道:“然而,想要达到‘儿女英雄’的境界,绝非易事。
自天地开辟以来,我掌管这座天界,纵览九万里山河,纵观五千年岁月,能兼具儿女柔情与英雄气概的,也仅有两人。
其一,是上古时期的女娲氏。
她因心中涌起一股儿女柔情,不忍见苍天残缺、世人困苦,于是炼就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,补好了苍天,奠定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的天地秩序;又以黄土塑造人形,规范了从寅会到酉会八万六千四百年的人类形态。
她从儿女情怀出,成就了这番英雄伟业,因此世人尊称她为‘神媒’。
其二,是佛教的释迦牟尼佛。
他因胸中燃起英雄之志,不愿见波斯匿国被外道扰乱、百姓受苦,毅然舍弃储君的尊贵身份,出家修行。
他明心见性,修成金刚不坏之身,不为外道邪魔所扰,将那些外道感化,使其皈依正道。
正因如此,波斯匿国国王得以治理好国家,百姓也能安居乐业。
后来,他的父母、元配、善侣、子弟皆修成正果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