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清晨,集训队的队员们准时来到训练场,在体能教练的带领下进行晨练。
    美丽晨曦下,操场边伫立着一位令人瞩目的身影——身穿白色运动服,高挑窈窕,如瀑的长卷发随风轻扬……
    “杨老师?”
    大家满脸惊讶,眼睛瞪得溜圆,问道:
    “我们晨练,您怎么来了呀?”
    此时,大家才注意到杨老师脚边地上摆放着一排水杯。
    这些水杯带着清晰的刻度,每个杯子上还贴心地贴着名字。
    再仔细一瞧,杯中的水量各有差异,连颜色也不尽相同。
    杨老师笑盈盈地说道:
    “来吧,同学们,美好的一天,就从喝杯专属的温水开始吧~”
    于是,在杨老师微笑、监督的目光中,全体队员先迎着晨光,抱着大水杯,吨~吨~吨~集中统一喝水先~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在国内花样滑冰的训练体系里,对于花滑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比例,向来有着较为固定的认知:磷酸原系统占比40%,乳酸能系统同样占比40%,有氧氧化系统则占20%。
    长久以来,大家普遍觉得花样滑冰主要依靠无氧供能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有氧供能的关键作用。
    然而,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却有了惊人的发现:运动员想要在节目中精准且稳定地完成技术难度动作,强大的有氧供能是必不可少的。
    就拿花样滑的自由滑项目来说,其中有氧供能的占比高达74.19%。
    体能教练周教练,刚刚结束了在俄国立体育大学花样滑冰体能训练进修课程,他创建了花样滑冰陆地与冰上训练相结合的体能专项训练体系,同时紧密结合每位运动员详细的身体数据档案,精心为队员们量身定制了一套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训练计划。
    运动员们在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,全情投入、一丝不苟地执行训练。
    教练员们也丝毫不敢懈怠,积极吸纳着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训练方式,时刻关注着队员们的训练状态,进行悉心指导、耐心调整。
    训练场上一片热火朝天,奏响了一曲激昂的训练乐章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晨练结束,队员们迈着疲惫的步伐,来到餐厅。
    一进餐厅,就看到餐桌上已经依照每个人专属的食谱,精心盛好了早餐。
    那一份份摆放整齐的餐食,静静诉说着后勤团队的用心。
    杨老师微笑着站在旁边,“同学们,来吃早饭吧。”
    队员们各自找到标有自己名字的那份早餐,乖乖坐下吃了起来。
    昨天晚上还声称要“反抗”
    的队员们,此刻都乖得像一只温顺的小猫咪。
    就连宣称坚决不吃南瓜的夏颖大小姐也不敢对杨老师提出质疑,痛苦地把南瓜吞进肚子里。
    别看杨老师平日里总是笑容满面,但只要涉及到队员们的饮食健康和训练规划,她的眼神中就会透露出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