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朋友
几人扭头又走出监牢。
杨游想告辞回去,谁知那苏县尉死活不让走:“杨判官既然在京城孑然一身,并无家室,回去也无事!
颜真卿县尉也真诚邀请,大家?晚间一同喝几杯多好,杨判官就不要推辞了!”
杨游一看,这苏县尉如此热情,加上刚才颜真卿相邀,自己多认识几个朋友也好,于是盛情难却,答应留了下来:
“那就恭敬不如从命!”
突然,杨游想起一事,忙说道:“不知这里治安如何,鄙人还有几贯钱放在马背上!”
谁那苏县尉微微一笑道:“杨判官莫慌!
在长安县衙门口,就是在地上扔几贯钱,也无人敢捡!
这监牢里面有几样刑具,可是让那些偷鸡摸狗之徒避之百里!”
杨游一听,暗自心惊,莫非这苏县尉也是酷吏?
......
回到苏县尉办事房,杨游便与他闲聊起来。
这苏县尉名叫苏隗,小地主家庭,并无什么显赫家世。
他跟自己一样也是明经出身。
他二十二岁中明经,隔了五年多才参加吏部铨选,第一个官职是剑南道新都县尉。
后来经过三次升迁,才来到这长安当县尉,他已经很满意了!
杨游知道,别看他如今仅仅是个从八品京县尉,实际上这位置很重要,也是众多士子的梦想。
能干到这个位置,再往上升就是监察御史、侍御史或员外郎。
如果运气好,也许几年就荣升五品高职。
当然,现在是天宝年间,以前按照年限晋升的制度执行得非常不好!
比如那杨国忠的儿子杨暄,如今他父亲杨国忠不过是度支员外郎,并非高官。
不过因为杨贵妃深得皇帝的恩宠,杨暄就没有按照规定候选六年,而是直接释褐做官。
杨国忠的品级不过六品,所以杨瑄也没有多大的门荫可以享受。
不过五六后,他就会当上四品侍郎。
这天宝年间的侍郎,实际上就是六部的首长。
要知道,朝廷有至少要做官十五年才能进入五品高职的规定。
(实际上,到安史之乱时,官员升迁基本就无序了。
几年时间,从一个普通及第举子当上节度使不是什么难事。
当然,战争年代不可同日而语。
)
二人聊得兴起,颜真卿走进门来,几人聊到太阳西下,直到退堂鼓声响起。
三人出了县衙仪门,有人把他二人的马牵了过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