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然,这次是山南道巴川郡送来的庸调,主要是钱、布、绢、棉等!
    那粮食归司农寺,与我等无关!”
    “那好,我等即刻出发!
    带几个人去合适?”
    “你我二人各带两名胥吏就行,这具体事务还是由他们办!
    你我监督就可以了!”
    于是杨游带着萧南、赵荃二人,与杜义一道,出了皇城,直奔城东春明门。
    出了京城,不一刻就到灞水桥输货场。
    杨游一看,这个货场怕是有上万平方米,规模惊人。
    全国所有的送往长安的租庸调,除了归司农寺管理的粮食、草料外,全部要送到长安城东春明门外灞水桥输货场。
    由太府出纳使、御史台、太府寺派人监督收纳。
    检查完数量、质量,分装好以后,送完皇城太府寺左藏库收藏保管。
    按照以前规矩,必须有御史台的监察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参加监督验收,那时太府出纳使是由侍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兼任的。
    如今太府出纳使由杨慎矜兼任,他本人就是御史中丞。
    而且出纳使判官杨游也带着检校监察御史衔,所以无需另外派人监督,一切都由杨游做主。
    刚到货场门口,就看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青衣官员满脸堆笑,在门口抱拳相迎:“卑职铜梁县尉段邦达,参见二位上差!”
    “哎!
    段县尉说错了,杨判官是上差,鄙人可不是!”
    杜义摆手道。
    “杜署令是皇城官员,在卑职看来,也是上差!”
    杨游看他二人似乎很熟!
    这时杜义笑着扭头介绍道:“杨判官,鄙人介绍一下,这位是铜梁县段县尉!
    他曾经当过多年的太府寺胥吏,去年流外入流,当了这铜梁县尉!
    段县尉,这位是太府寺出纳使检校监察御史杨判官,他还兼着京畿道采访使推官、大理评事等职!
    这可是大唐后起之秀!”
    “参见杨判官!
    卑职读书不明,学识浅薄,所以未能科举及第,只得入了吏途!
    今后怕是辈子当县尉了!
    不比二位上差,将来必定前途远大!”
    段县尉施礼道。
    “也不一定,虽然说流外入流者升迁难度很大,不过也有当上高职的!
    当然郎官、侍郎等清要职,由于法令所限,段县尉是没有指望了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